标题测试
由于691-90分时计度(多费率)电能表和569-88最大需量电能表两个规程比较老旧,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电子式电能表,并且596-99电子式电能表规程也有相关的规定,所以下面关于分时计度和需量的问题主要引自596规程,另外还补充了一部分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
1、时段、费率、需量的相关概念和要求
多费率电能表就是有多个计度器分别在规定的不同费率时段内记录电能的电能表。
多费率电能表与普通电子式表的最大区别在于增加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不同时段的电能数据。
使用多费率表可发挥电价的调节作用,鼓励用电客户调整用电负荷,移峰填谷,合理使用电力资源。
时段的概念:将一天中的24小时划分成的若干时间区段称为时段;一般分为尖、峰、平、谷4种时段。任一预置时段的起始或中止时间与实际时间的差值称为时段投切误差。例如:预置7:00-9:00为尖时段,9:00-11:00为峰时段,则9:00应是尖时段结束,峰时段开始,两个时段转换的时刻。而实际9:01才转换,则时段投切误差为1分钟。
费率的概念:与电能消耗时段相对应的计算电费的价格体系称为费率。时段和费率是相关的,一个时段内对应一个费率。例如:尖时段执行费率1,电价为1.4;峰时段执行费率2,电价为1.1;平时段执行费率3,电价为0.8;谷时段执行费率4,电价为0.3。当然具体的电价由供电部门确定,这里只是举个例子。
需量的概念:需量指的是一个规定的时间间隔内的功率的平均值。最大需量指的是在规定的周期或结算周期内记录的需量的最大值。
需量是一种功率计量,或者确切的说是一种平均功率。规定的时间间隔就是需量周期。需量周期我们国家一般采用15分钟。
对于大工业用户,负荷的波动值是很大的。如某大用户,上班时最大起动负荷为1000kW、10min后,负荷降到500kW,又持续5min。那么该大用户最大需量就是:总的电能值(1000×10+500×5)/15分钟=833.3kW。如过本月某个15min内,再出现高于833.3kW的需量,则这个数自动消失,记录后者这个更高数。
采用最大需量计算基本电费的计费方式,可以促进大工业用户调节用电负荷,作到负荷平衡,压缩尖峰负荷,保持当地电压稳定,也可促进用户少支出基本电费,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之一。
最大需量有区间式和滑差式这两种计算方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滑差式。
滑差式是从任意时刻起,按小于需量周期的时间递推测量需量的方法,所测得的需量叫滑差式需量。递推时间叫滑差时间。滑差时间我们国家一般采用1分钟。前面讲过需量周期我们国家一般是采用15分钟。
区间式是从任意时刻起,按给定的需量周期递推测量需量的方法,所测得的需量叫区间式需量。
具体来说:
(1)区间式最大需量计算方式:将第1min到第15min的脉冲数累加后乘以脉冲的电能当量(指每个脉冲所代表的电能值),再除以15min,即得到需量值P1,保存于最大需量的存储单元中,然后进行第16min到第30min需量区间的计算,将第二次计算值P2与P1比较,若P2>P1,则将P2取代P1存于最大需量的存储单元中,依次类推,最大需量的存储单元中始终保持15min平均功率的最大值。
(2)滑差式最大需量计算方式:将第1min到第15min的脉冲数累加后乘以脉冲的电能当量(指每个脉冲所代表的电能值),再除以15min,即得到需量值P1,保存于最大需量的存储单元中,第二次计算需量值时,是从第(1+t)min到第(15+t)min内计算平均功率,其中t为滑差区间的时间。第n次计算,依次类推,即从第(1+nt)min到第(15+nt)min内计算平均功率,每次将计算值进行比较,保存最大值于最大需量的存储单元中。
过去由于受到机械结构的限制,最大需量的测量只能采用区间式,当负荷变动较大时,由于测量原理所限,存在一定缺陷。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机电一体式和静止式多功能电能表中发展出滑差式计算方式,当负荷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可以解决区间式计算方式的缺陷。并且在国内,静止式电能表最大需量功能都是做在多功能电能表内的,目前没有单独测量最大需量功能的静止式电能表。